手机 频道

VK破产昭示中国手机市场即将洗牌

  【IT168 评论】2006年7月7日,韩国手机制造商VK突然宣布因无力支付17.8亿韩元的到期债务而申请破产,由VK控股的中国合资公司——“中国唯开”也运营艰难,因无法到期偿还欠款,被当地法院所查封。至此,名噪一时的韩国VK手机轰然倒下。

VK已死,下一个为何人?

  对此,业界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老生常谈论: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的激烈,自身没能及时推出新产品,产品销售渠道出现问题,资金短缺;另一种观点表示“中国唯开”破产的原因是韩国厂商的“圈钱”,而且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圈钱”行为。

  对于这两个观点,笔者认为“资金短缺”和“圈钱”都是表象,VK破产的内因应该与中国手机企业同病相连,都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运作能力。我们不禁感叹,难道业内流传已久的“1/4中国手机企业将在06年灭亡”的预言,将以VK的破产而宣告开始么?

“资金短缺”和“圈钱”都是表象

  2002年3月,韩国VK株式会社出资收购了厦门中桥80%的股份;2003年7月,又悄然把股份增至100%,全盘控制了中桥。VK收购中桥之后,理所当然地获得了中桥所拥有的一张中国GSM手机生产牌照。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在中国市场上曾有三家韩国公司使用同一张也就是中桥这张GSM手机生产牌照:LG、VK和伊诺。LG是通过对VK的投资,获得了牌照的使用权;伊诺是租赁中桥的牌照。也就是说,VK手机试水中国的同时,它还在利用手机牌照出租赚钱。这样VK有效地降低了在中国投资风险,完成了对利润追逐的最大化,这是VK“圈钱”运动的开始。

     有了牌照不专心做手机,而将牌照租赁赚钱,这原因何在呢?其实,这恰恰反映了VK对自己实力的怀疑。而相比之下,03年正值中国手机用户“井喷”的时期,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以及中国手机企业都加大中国市场的投入,并获得的了丰厚的回报。而VK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VK不敢大肆生产手机,只依靠租赁牌照这种简单的方式赚钱。

VK的前身——厦门中桥

  接着,2004年12月厦门中桥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更名为唯开通信(中国)有限公司,唯开因此成为最早获得中国手机牌照的韩系手机厂商。这也给VK提供了圈钱的资本,他利用原材料采购差价、配发新股、收取经销商货款逾期交付产品、向银行借贷等方式,从中国市场圈走了至少15亿人民币。

  在VK疯狂圈钱的时候,2005年我们看到全球手机利润缩水,规模效应明显加强;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普遍走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巨头抢占大量市场份额,中国手机企业普遍亏损严重。

  而与此相对的是,VK仍然在利用其“画皮”本领,走模仿外观的老路。在核心技术上,更没有多少资本,而在品牌塑造方面,VK一直采用“明星战略”,请安在旭等明星代言,这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

  “圈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行为,也表现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之下,不把精力放在技术研发,品牌塑造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当然后果只能是以破产告终。


VK破产是中国手机市场洗牌的信号?

  2005年,在中国手机企业大面积亏损的时候,业内预言:06年内将有1/4的手机企业退出中国市场,VK的破产是否就标志着中国手机市场洗牌的开始呢?

  目前,中国市场,大大小小的手机制造企业已经超过60家,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相比欧美成熟的手机市场,总共加也来也不到十家。伴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被淘汰出局,这是手机行业发展的现状,也是发展的必然规律。

借“牌”出海-易美首先倒下


  再看已经“逝去”的中国手机企业,易美、科健、南方高科等都几乎与VK有同样的生存轨迹。与VK相同,他们都是2003年全球手机用户“井喷”时期成长起来的企业,也同样将手机作为唯一的支柱产业。此外,他们同样都没有核心技术,也很少在技术上下功夫,习惯于模仿之路。在经营的过程中,也使用“明星”代言,以及相仿的“圈钱”的手段,获得短期的利润。最后,都落得是债务缠身而亡。
VK与科健等已“逝去”的中国手机企业从出生到死亡,有着相同的生存轨迹。

背靠大树是生存之道

  再看目前“健在”的中国手机企业,正处在水深火热中。权威数据统计,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三星这四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0%,在像北京、上海这样的核心城市其比例还会有大幅的提高。而且这种趋势并没有放缓,国外品牌依然在进一步蚕食国产手机市场。

  分析目前处于困境的中国国产手机企业,其多数出身于大型家电集团,同样不具备核心技术,也在走模仿之路,这点同VK等已“逝去”的手机企业类似。在目前外资品牌低价以及手机利润缩水,规模效应明显的环境下,他们同样也在水下“憋气”。那为什么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呢?

背靠大树不是长久之计

  这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靠山,比如,夏新、TCL等,在危急时刻都能够获得集团财力的救援,我想这也是他们还“健在”的原因。

  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那些规模更大,整体研发实力更强的企业对于市场会有着更大的控制力。外资品牌可以通过自己经典的设计,新增的功能来吸引消费者,同时品牌与规模化的优势更是知名手机厂家扩大市场的利器。这将降低中国手机企业处理危机的能力,加速中国手机市场洗牌。因为市场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些企业会把自己最后的生命力呈现给消费者后悄然死去,这是市场的选择。
  
  VK、易美、熊猫、中科健等手机企业已经离我们远去了,那么下一个离开的将是谁呢?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