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期待透明简单消费
对于话费问题,广大消费者呼声甚高,而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携号转网、设置话费上限、鼓励运营商单项收费等等,但是自03年以来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而却成为运营商做秀的契机。2006年9月,中国移动降低话费措施,却演变成改变套餐,实际上话费并没有因此而有实质性的降。
而各式各样的套餐繁琐性和签约时间限制等问题,好像是在考验消费者的算术水平。而2007年上半年即将采取的资费上限管理政策是否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好处呢?对于上限管理也要分两方面看,一方面如果上限的额度低于市面上的所有套餐标准,意味着运营商将采取降价,而消费者从中获得利益;另一方面上限如果仅仅低于最高标准或者高于最高标准,这意味着设置上限并没有多少意义,运营商不会采取降价消费者也无法获益。因此,是否应该采取更加果断的措施,通过通话平均成本来进行定价而不是限价,这更加有利于消费者的话费透明化。
其次,各地大大小小的套餐也在考验消费者的“算术”水平。各地大大小小的套餐多达几十种,如果不进行好好的计算,还真不知道哪种更加实惠。比如仅上海移动推出的全球通一个品牌的各种套餐,就有11种之多。而移动加上联通近10个业务品牌,将有多少种不同的套餐变化?普通消费者怎么搞得明白?
推出新套餐,无非是为了降低通话费用,然而话费的降低却异常缓慢,是不得不降的时候才会降低。就拿北京移动推出的全球通99升级套餐为例,仍然没有进行单向收费和免除50元的月租费。而套餐的繁琐性和签约的时间限制等,都有把用户套住、搞迷糊的可能,因此这也需要出台政策进行管理,让消费者更加透明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