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频道

全球通资费改革为何受用户追捧

  【IT168厂商动态】每年电信日前后,三大运营商都会有所“动作”。今年电信日之际,中国移动消息称将持续优化套餐体系,为用户提供到更多灵活、自由的资费选择。“将推出基于话音、流量、数据业务”的资费体系,这是在去年全球通资费改革的基础上,中国移动进一步升级资费服务。

  回顾去年,三大运营商纷纷进行资费调整,降价之余也对资费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降低价格精简结构,统一长途、市话和漫游资费,针对细分市场推差异套餐……从当时来看,系列举动在推出之际便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时隔一年影响仍在继续。

  据了解,中国移动方面,全球通新套餐从去年电信日推出至今,已有超过3500万的用户办理,平均每天有接近10万用户办理新套餐,无疑市场是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全球通新套餐3500万的用户数量并不是偶然现象,在这个套餐满天飞的年代,这款套餐从一开始便受到用户关注并持续保持高人气,除了降价之外,在笔者看来,还另有几点原因较能打动消费者。

  1、降价才是硬道理

  从2007年的猪肉上涨,中国物价就像坐云霄飞车一样,直奔九天。至今的三年时间里,各类物价至少上涨30%,而此时,中国人的平均工资并没有上涨30%,居民的生活成本压力逐日增加。然而,电信业资费在十年间却是不升反降的,据了解,中移动近十年来话费下降了80%,也在某种程度上解救了人们对于涨价的敏感神经。

  再看移动去年全国范围内推出的全球通上网套餐、商旅套餐,这款资费方案相比原来的全球通资费体系做了很大调整。取消了长途和漫游,实现长途、市话、漫游一口价0.19元/分钟,这也是很多全球通用户的最大“心声”。全国范围内接听免费,这样可以给经常出差外地的商务人士节省一大笔漫游接听费用。

  2、简单的才是美的

  长期以来,很多消费者认为目前电信运营商资费套餐过多、计算复杂,不利于明明白白消费。面对广大消费者的质疑,令人不由想起一句话:简单的才是美的。简单,能使消费者轻松看懂,增加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不得不说,移动对全球通资费结构进行简化实在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信很多用户以前都被复杂的长途、漫游计费方式搞晕,那些算不清楚的漫游主叫、被叫,长途通话费,和不知何时定制的增值业务。在全球通统一套餐中,统一标准的长市漫价格和全国接听免费是其明显的特点,这样简单的资费结构能使消费者轻松看懂。此外还删减套餐中大部分数据业务,仅保留139邮箱和来电显示两项,如此消费者对套餐内包含的业务一清二楚,也避免不明不白的“被消费”了。

  3、透明服务扫除消费障碍

  要说手机用户多多少少都有些“被害妄想症”,手机费中常有一些扣费项目不知出自何处,也因此对一些莫名收费的业务深恶痛绝。其实并非这些业务对自己无用,反而有一些不知不觉中起了或大或小的作用,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扣了钱总是难免让人有不透明的感觉。

  其实,消费者并不在乎每月多那么几块钱,只是需要运营商提供一个相对透明的消费体验。全球通统一套餐的139邮箱发送电子对账单,很大程度上给用户提供了一份透明保障。一来方便用户及时了解当月的话费花销,二来能够清楚的掌握每分钱的去处。

  此外,中国移动2011年年初推出的一项透明消费服务,也可以帮助用户掌握正在使用的增值业务,只要通过手机发送“0000”到10086就能查询到正在使用的数据业务,还可以直接回复短信退订,这么多方便的渠道用来保障透明消费的执行,用户们在消费时不必再有所顾虑了。

  4、用户选择权回归

  要说这方便、自主选择的权力,对用户真的是非常重要。有人想要多一些流量,可就算拥有最多流量的一款套餐也还是无法满足需求,有人想要更多通话时长,还有用户永远热衷于各种数据业务。分清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并且将多种需求自由组合的权力直接移交到客户手里,如此的话真算是帮用户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而不是运营商自己攥在手里混混沌沌分不清楚,也给客户办理制造麻烦。

  今年5·17,中国移动表示“将推出基于话音、流量、数据业务”的资费体系,首先要做的便是在官方网站搭建以“话音、流量、数据业务”为分类的资费专区,用户登录网站自己动手组合需要的话音业务、流量业务或者各类数据业务,DIY自己的专属套餐。这种业务自由组合的新理念将选择权移交到客户手中,的确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灵活、自由的资费选择空间。这是在去年全球通资费改革的基础上,中国移动进一步升级资费服务。

  其实,运营商作为服务型企业,宗旨就是服务好用户。而“好”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恐怕用户自己也说不准。关键是企业在设计新产品时要时刻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同时也要加强服务,这样才能打造出受欢迎和经久不衰的品牌。再看中国移动这款全球通的套餐之所以会受欢迎,正是综合了这几点因素。中国移动能推出顺应需求的新全球通套餐说明他们的观念在转变,未来可能会推出更多更贴心的服务,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