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频道

评论:HTC远没有到标价出售自己的地步

  最近有个传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说HTC正准备出售,而联想最有可能成为收购方。但是笔者觉得,HTC远没到出售自己的地步。随后这个传闻被HTC官方否认。笔者将这个传闻与HTC董事长王雪红最近说过的话联系起来,她说,HTC是台湾品牌,“我们要珍惜这个品牌”,不会被并购。

  当然,这倒不是说王雪红和HTC官方否认出售,HTC就一定不会出售,有时企业的做法和口头上的说辞是相反的。但是笔者觉得,HTC也的确远没到出售自己的地步。

1

  很多媒体对于HTC的报道,都遵循这样一个逻辑,根据HTC一直以来低迷的业绩和财务数据,判定HTC在逐渐没落,以至于未来有各种可能,这其中就包括被别的企业收购。其实,一个企业的财报,只能表现出其一段时间以来的营收。既不能说明过去,也不能反映未来发展。然而就是这样的逻辑,却能屡屡将企业推个大跟头,这也是被唯利是图的华尔街感染的坏习惯。

  举两个例子,距今比较远的一个例子是1996年乔布斯回归前的苹果公司,当年苹果亏损高达10亿美元,外界都认为其会倒闭,但苹果后来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出了苹果范儿;比较近的一个例子则是这两年诺基亚的表现,到现在媒体和分析师的看衰都可谓一唱一和,其实从诺基亚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没法跟苹果三星比,回不到手机之王的宝座上,但也足可以“小富即安”,当个面向小众的手机厂商了。

  资本的短视与企业的创新之间矛盾不仅难以调和,而且后者极其容易被前者左右。不过以上这两个例子却说明,看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以看它的市场策略,可以看它的创新路径,可以看战略布局,唯独不能只看财报。几十岁的苹果和过百岁的诺基亚都不能保证每年呈现出来的是亮丽的业绩数据,又怎么能够对满打满算才十几岁的HTC作过多的要求呢?如果不能,那又怎么可以轻易就业绩来判断HTC将要出售呢?(请注意,HTC现在保持着盈利。)

  抛开财报不谈,HTC在手机界的功力和研发能力,其实原本就不输给三星,这从HTC近两年特别是2011年的迅速崛起就可看出。当年凭借着海量的Android产品,HTC仅在第一季度的营收就过千亿台币,俨然是“摇钱树”;HTC也曾为台湾的研发部门投入十几亿美元打造设计基地,其在全球范围内还有多达几千人的研发团队,也与全球各大电信运营商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虽然近两年由于对手的发力和自身策略上的失误造成了用户的分流,但HTC的这些底子不能忽略,这也是其恢复体力的基础,更何况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HTC在亚洲特别是在台湾和日本市场颇受青睐,现在他们的旗舰机型HTC One也很受消费者的关注和欢迎。笔者在与业界人士交流时,对方也觉得,智能手机大市场增长的红利还在。比如低端市场和农村市场等。HTC如果市场定位精准了,营销抓起来了,策略对了还是有翻盘的机会的。

  还有,去年11月,苹果与HTC达成的专利和解协议曾震惊业界,在未来十年内,苹果不但不会再在专利上难为HTC,而且其众多的专利内容,都会通过交叉授权的方式允许HTC使用。对于HTC来说,尽管外界猜测其会给苹果不菲的授权费用,也可能这是苹果为了对付三星所采用的招数,但这样的和解却仍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足够能让HTC避开很多不确定因素。

  再往大了说,HTC作为台湾科技业破除传统思维的先行者,其实在台湾与韩国科技业竞争时被寄予厚望。受限于先天条件的限制与环境,台湾科技企业多年来一直是微软和英特尔的“长工”,品牌的打造一直是弱项,反观韩国,三星品牌却享誉全球,让消费者印象深刻,同时也成了台湾科技业的死敌;而HTC自从创立以来,就不按台湾企业的常理出牌,大力打造品牌,不但股价曾大幅上涨,一直以来也是台湾出口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近期也说,虽然三星电子是“可畏的对手”,但韩国竞争对象也只有这一家;台湾有台积电、宏达电(HTC)、联发科及鸿海“四巨头”应战,足以各个击破劲敌三星。而台湾当局也正在效仿三星的做法,不断推进岛内科技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以便能够互相扶持共同发展。据媒体今年早些时候的报道,台湾正在展开一些大型的试点项目,其中HTC就在手机产品中采用本土芯片厂商的处理器。所以,从台韩竞争的角度上看,台湾科技业也需要HTC不被收购。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