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频道

手机营销江湖门派ZUK不为发烧另类打法

  国产手机品牌的营销策略有几大“江湖门派”:饥饿营销、品质营销、情怀营销和“自黑式”营销,谁是谁的江湖?

  ZUK是什么?如果一个月前问这个问题,相信能清楚回答你的人不多,因为这个联想投资创立、自主运营的品牌在今年5月28日才发布,但是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ZUK手机已在大众心中留下了印象,并俘获一批粉丝,引发行业友商们的关注和警惕。

  到底ZUK手机采取了怎样的打法,能如此快速上位。

  说起ZUK手机的新打法,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近期的ZUK微笑活动。ZUK品牌名称本身就源于笑脸:字母Z和K分别代表笑脸的两只眼睛,U则代表嘴巴。6月19日开始, ZUK推出“ZUK,下一站纽约”品牌互动活动,向全球年轻人征集笑脸,并投放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活动,更开创了手机品牌理念全新发布模式,同时让ZUK的品牌调性和产品理念愈见清晰。

  人气偶像张艺兴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

  据了解,ZUK手机此次不仅运用品牌官网、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百度贴吧、地铁广告、楼宇广告等全方位渠道,还在全国200所高校进行宣传征集笑脸。ZUK“简单点+微笑”理念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好玩儿又充满正能量的互动吸引了很多人参与,其中甚至包括张艺兴、黄渤、大左等人气明星。

  虽然ZUK的活动是别具一格又轻松愉快,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并不“轻松”。两年多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进入诸雄争霸时代,从小米、荣耀,到锤子、一加、魅族,ZUK的加入,整个市场渐成“血海”。拼芯片、拼价格、拼营销,手机打法已经穷尽招数。相比之下,ZUK的这番另辟蹊径,又代表了它对市场、营销和用户的独到理解。

  1 红海之下换机需求成为市场新动力

  在新玩家陆续进场的同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呈现“拐点”趋势。据市场调研公司IDC的报告,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共销售了9880万部智能手机,同比下跌了4.3%,相比上个季度下跌8%。据称,这也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6年来首次出现销量滑坡,智能手机红海毋庸置疑。

  不仅如此,由于多年以来电信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的充分竞争,中国手机市场早已变得成熟。特别是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以来,中国厂商的产品早已走进全球一线市场,同时也迅速催生国内市场容量走向成熟。据市场调研公司赛诺的数据,2014年中国手机市场的销量为4.24亿部,不少业内人士将其视为当下国内市场的顶部。

  市场“天花板”显现,行业洗牌在所难免。根据工信部的入网统计,截至2014年,国内手机厂商共有407家。和2012年巅峰时期的568家相比,已经减少了161家。如果考虑到目前还有大量新入场的玩家,实际洗牌力度更大。在此过程中,曾经作为安卓手机鼻祖的HTC手机,一度和苹果、三星争锋,如今陷入愁云惨淡的境地。

  乍一看这个红海市场并不“好玩”,为何新进入者依然络绎不绝,甚至雄心勃勃?显然,是看好未来市场的增长规模。虽然目前市场增速放缓,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规模依旧可观。更重要的是,换购需求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力。多家机构调研预测,未来三年内,国内首次购买智能手机的用户数将超过1亿户,另有超过2亿用户将更换智能手机。

  ZUK新CEO常程就表示,那些用过入门级智能手机的年轻人会想要一款更好的产品,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也是ZUK想要切入的市场。

  2 “心跳”?不如让消费者“心动”!

  市场“蛋糕”摆在眼前,但不是人人都吃得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日前发布的《2015年5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1至5月,国内手机市场上市新机型共计660款,其中国产品牌622款,占94.2%。市场上竞品之多,如何能让消费者“多看一眼”?综合国产手机品牌的营销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江湖门派”:“饥饿”营销、“品质”营销、“情怀”营销和“自黑式”营销。

  小米手机是“饥饿”营销的“掌门人”,核心要诀是“产能赶不上用户的需求”。“饥饿”营销或许对小厂商是有利的,可以有效控制库存和成本,且能吸引舆论关注。可当市场趋近饱和时,“饥饿”营销只会消磨真正用户的耐心,反而会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小米目前也在改变营销策略,6·18电商大促时采取了全部现货供应。在低端市场有多个竞品围追堵截,高端产品出货乏力的情况下,小米也在摸索一条新路。

  华为荣耀走的是“品质”营销路线,始终强调“做自己”,突出产品的性能优势,以此塑造品牌形象。相比之下,华为荣耀的招数质朴实在,但未必符合年轻人的胃口,因此始终和年轻用户群体有着微妙的距离。

  锤子手机的营销策略是近期最高调的“情怀”营销。“卖情怀”帮助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在短时间内快速打响知名度,并收获了一小批死忠粉丝。但时至今日,“情怀”二字已被过度透支。情怀好讲,手机难卖。一旦不能兑现承诺,当初宣扬的情怀反而成为消费者嘲笑的对象。

  和以上前辈不同,一加手机剑走偏锋,自黑了一把,以此来展现“不将就”的品牌理念。这种营销方式或许当时夺取眼球,却不是一个能够持续使用的偏方——槽点要巧妙,否则真的会被吐槽。一旦广告、公关攻势减弱,很容易陷入后续乏力的困境。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消费者偏好不是一成不变的,营销策略亦如此。如今,惯坏了的消费者已对营销噱头见怪不怪,再玩“心跳”已毫无意义。相比之下, ZUK选择瞄准细分市场(年轻人)中的细分市场(用过智能手机,正处于“换机档期”的年轻人),并通过向这部分人群征集意见来量身打造让人“心动”的产品,并从一开始就以90后热爱的视觉化语言和新玩儿法与年轻人沟通,顺应了新一代营销潮流。

  另类打法:不为发烧,照样精彩

  与“为发烧而生”的小米不同,ZUK更像一家“为粉丝而生”的公司。在ZUK CEO常程看来,ZUK要实现后来者逆袭,必须依靠粉丝。基于此,ZUK和粉丝的互动体现在手机设计制造的每一个阶段,甚至包括手机硬件、软件的研发环节。

  这种营销方式,看来慢热,但一旦粉丝投入时间、感情、精力于这个品牌的产品上,其爆发力和持续力都是惊人的。

  作为ZUK的CEO,常程不仅有粉丝量高达190万人的微博帐号,也有好几个粉丝QQ群,少的300多人,多的700多人,讨论包括ROM、锁屏,安全中心、营运中心等问题。就连还处于研发阶段保密期的Z1工程样机,常程都在其核心群里晒过,征求产品爆点。ZUK的第一款手机最后之所以命名为Z1而不是ZUK1,其实也是粉丝们投票决定的。可以说,即将上市的Z1是用户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款手机。

  ZUK对自己的用户群体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常程希望ZUK可以卖给那些使用过入门级智能手机,对手机性能、质量、设计和品牌都有了一定要求的年轻手机重度用户。这意味着ZUK的目标是切入目前最具生命力的细分市场。

  所以,ZUK手机定位于年轻用户的“第二支手机”,价格在3000元以内,每年推出1-2款。常程解释道:“这个人们买第一套房、第一辆车的情况很像,没什么选择,因为没钱。等有了钱的时候,出发点就和第一部手机不一样了。”他们非常重视用户体验,只要是觉得适合自己,就愿意尝试。

  ZUK的一切营销策略也都围绕此展开:无论是粉丝深度参与产品设计;还是以“征集笑脸”传达ZUK“简单点+微笑”的主张。不谈情怀、不讲故事,简明有力地表达了:我们看好这个市场,并要和用户一起创造奇迹。

  产品未出,品牌先行,这是ZUK的独特打法。另辟蹊径的营销策略,使ZUK不靠价格战、口水战,也很快地让大众和行业注意到了这支智能手机行业的新生力量。目前ZUK与其它友商明显不同的营销战略让业界看到了新的气象。下一步,就等着产品说话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