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资讯】金立于12月21日在东莞金立工业园本部举行了2015年最后一场大型发布会,会上金立发布了最新的超长续航手机M5 Plus。而在会后金立董事长刘立荣和总裁卢伟冰在工业园里接受了一众媒体采访。可能是因为“主场作战”优势的原因,刘总和卢总在访谈过程中都表现得非常轻松和直接,其中不乏给媒体分享了像印度市场现况和手机供应链寒冬等问题。
坚持原有基因,回归超长续航——
金立董事长刘立荣在专访中表示,在曾经的功能机时代,金立最锋芒的时候能在中国市场排到第三,仅次于当时的霸主诺基亚和三星。那个时代的金立给人们留下的几个深入人心的关键字是长续航、耐摔和语音王等等。而到了智能机时代初期,金立能提早观察到新接触智能手机的人群都是IT时尚达人和年轻人,所以竭力打造迎合年轻人喜欢的ELIFE系列,但经过实践后发现,其实每个品牌所经历的过去和沉淀,是无法一时半刻改变的,所以金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重新强调超级续航基因,专门打造旗舰级商务手机的M系列。同时刘立荣还透露已经为2016年的超级续航+作出了新的规划和标准,届时会让大家对手机续航会有更新鲜的认识。
性价比一直不是金立的专长——
金立刘立荣首先表示性价比没法解决一切的需求,比如说他自己,虽然知道小米性价比高,但他不会选择,像代表了时尚潮流化的OPPO和vivo,他也不会考虑。刘总表示他自己会把华为或金立这种品牌作为目标。举这例子是想说明消费者其实购买手机的时候现在是有情感需求的趋向的,用户们很想有一个品牌跟他们自己的理念相贴近。在刘立荣看来现在中国虽然穷富依然悬殊,但中产阶级群体的膨胀是越来越快的,这个阶层的人除了物质上的需求,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所以这种情感需求的购机需求越来越多,对于金立希望吧机会放到这上面来。
金立经营13年来的生存哲学——
刘立荣面对如何让一个手机品牌立于中国历久不衰的问题,表达出其对企业生存三个原则的看法:激情、效率、适应性。其中的适应性作为最重要。如果一个企业不管是基层员工还是中高层员工,能长期拥抱激情,还能保持超越行业竞争对手的效率,哪怕只在平均水平线以上,以及加上企业灵魂人物对行业变化做出适应性的正确判断,那么这种企业很难会倒下。除了这三个原则以外,在十三年的经营过程中刘立荣总结出给自己的几句决策金句:品质先于价格、收入先于成本、生存大于一切!
金立眼中的国际市场——
关于金立如何在国际市场上立足与布局,金立总裁卢伟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他认为国际市场未来依然是1+N的格局,意思就是1个苹果和数个大的安卓品牌,最终稳定下来的总手机品牌会在10个左右。而中国、印度和非洲市场加起来会占据全球大概50%左右的份额,所以金立在国际市场上的布局都在这三块,印度市场金立已经很早进驻了,之前也传出过一些关于金立成绩的消息,而非洲市场现在以尼日尼亚为起步在推进。按照金立现在的预期,明年希望能在国际市场上拿到1600万台以上的份额,而国内销量则预期在3000-4000万台之间,也就是国际和国内的份额比例大概就是1:2左右。
印度市场现在最缺中国智能手机——
作为海外市场的拓展核心人物,金立总裁卢伟冰也给我们大概分享了印度市场的现况,目前印度市场的手机份额功能机和智能手机还各占一半,总市场量在2.5亿台左右,而其中三星占35%、本土品牌占45%,苹果占10%,剩下的10%就属于中国进驻的品牌,而在这种背景下可以看出来印度市场里面,高端市场消费力还不够,而低端的本土品牌产品还大量地停留在功能机时代,所以物美价廉的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对于印度市场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预计下年中国品牌能在印度抢占到20-25%的市场,长期来说最终估计能达到40-50%的规模,前景非常可观。
公开渠道依然为王,品牌未来不分线上线下——
专访上卢总和刘总一致认为,电商渠道、运营商渠道与线下公开渠道的占比永远都是有各自的天花板的,只是不同的行业三种渠道各自的天花板会有所不同。以前所谓的运营商品牌的现状就是很好的例子,而随着电商渠道触及天花板后,未来不会在存在运营商品牌、电商品牌和传统品牌等等的说法,品牌最终还是就是品牌,如果没有品牌影响力,即使一款产品今天能在电商上能卖十万台,但说不准明天就只能卖几百台,来得容易的销量往往走得也容易,而拥有公开渠道的品牌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是谁造成了手机供应商的寒冬——
面对最近不断传出手机产业供应链倒闭的问题,金立刘立荣也简单直接地给大家陈述了现状。这主要是现在手机行业,品牌规模越来越大、产品型号却越来越少,单个产品的产出量远远大于以往,一款产品月产量100万的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这种背景下上游手机品牌不需要考虑过多的供应商,一款产品只需要2-3个供应商已经足够了。既然对供应商的数量减少了,那部分供应商倒闭也是必然的结果,这是也市场决定的结果,在往后的日子大家还会看见这样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