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频道

生态模式下的cool1:手机只是内容的载体

  【IT168 资讯】酷派上月正式发布了和乐视合作后的首款产品--cool1,酷派cool1配备双摄像头,还有高通骁龙652处理器以及3GB内存,硬件配置相当强悍,但售价只是1099元。酷派cool1整合乐视的资源,搭载乐视的EUI,提供了不少乐视的视频资源, 让拥有如此强配置的手机依然能卖1099元。这种生态模式下cool1手机究竟靠什么来赚钱?cool1手机这种模式会让用户接受吗?

生态模式下的cool1:手机只是内容的载体
▲生态模式下的cool1:手机只是内容的载体

  乐视手机一直以来都是主打资源整合,生态化反,其产品售价远低于市场上同等配置手机不少。现在乐视入股酷派后首款手机cool1上也延续乐视生态的做法。酷派cool1手机在硬件配置上绝对是1099元价格段少有的配置,如果是重渠道的手机厂商使用酷派cool1配置的手机售价起码都要2000元,但酷派cool1的生态负利润模式下手机硬件已经不是主要利润的来源,而用户通过手机上购买乐视的内容才是利润的来源。

同等配置下价格更低:

  酷派cool1售价1099元,使用上高通骁龙652理器,这颗处理器拥有4个A72核心和4个A53核心,性能当然非常出色了。我们发现1000元到2000元价格段的手机主要是使用联发科的Helio X20居多,Helio X20在性能上和高通骁龙652接近,但由于使用高通处理器需要缴纳一定的专利费用,所以大家都倾向使用联发科的产品,从而产生更高的利润。

生态负利润模式下的酷派Cool1
▲大部分采用高通骁龙652的售价价格都在2000元以上

  而使用高通骁龙652处理器的手机售价一般都在2000元以上,在2000元内的产品只有寥寥几款,使用高通骁龙652处理器的手机主要是以重渠道的品牌产品为主。高通骁龙652受到不少手机厂商的青睐,但可惜采用的手机价格居高不下,一点都不“亲民”,而酷派cool1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很大原因在于酷派cool1的生态负利润模式。

硬件已经不是利润的来源:

  与传统的手机厂商的渠道模式不同,首先cool1没有了层层代理商的利润控制,让手机厂商直接面对最终用户,让用户可以得到一个较低的售价。另外就是酷派cool1手机的生态模式下,手机硬件本身并不是手机厂商的主要利润来源,手机上整合的内容才是创造更大利润的关键所在。

cool1手机详细评测
▲酷派cool1

  举个例子,大家都熟知电信运营商推出合约机,其实在国外的运营商合约机的售价都非常底,甚至是0机价,而用户通过购买合约机使用运营商的套餐产生的话费才是运营商创造利润的点。道理也一样,酷派推出cool1手机,售价1099元,这个价格可能是这台手机的成本价,甚至的低于成本价,而cool1手机上搭载乐视的EUI系统,这个系统整合了不少的乐视资源,其中不少的资源是付费资源,用户需要付费才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比如体育赛事、音乐、电视剧等等,而用户购买乐视会员或者付费内容,产生了更大的利润,补贴到手机的价格上,从而为手机厂商创造比单卖硬件更丰厚的利润。

让用户埋单的乐视资源:

  对于用户来说,可以以一个价格降低的价格买到一台高配置的手机当然是一件好事,而目前国内的用户消费习惯都是追求高性价比的产品,1099元的价格让cool1手机成为用户心目中的高性价比产品,自然用户更愿意为这款手机埋单。而要让用户通过购买内容确实需要手机厂商在内容整合上下功夫,必须有足够多的资源给用户选择,而内容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一点上乐视的EUI做到了。乐视的EUI集成了几乎乐视的所有资源,覆盖面广,内容量丰富,这样自然有吸引用户购买乐视会员的能力,让用户为资源埋单。

EUI 5.6EUI 5.6EUI 5.6
▲乐视生态APP 

  酷派cool1的EUI中安装了诸多乐视系的应用,如乐视商城、乐视视频、乐视体育、乐迷社区等APP。作为乐视生态中的一员,每一个APP都是乐视生态的一个入口,从任何一入口进入后,在生态范围内都不需要频繁手动切换APP,即可通过兴趣关注进入其他应用中,所想即所得,这就是目前乐视所谓的生态化反,打破APP孤岛的表现。乐视的“打破边界”就是指你在乐视应用当中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乐视所捕捉,并且分享至其生态内的诸多应用,甚至是硬件产品,据此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让用户体验到乐视生态的独特魅力。cool1采用EUI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便利服务,另一方面也融合了乐视强大的视频资源,成为用户了解并且深入乐视生态的一扇门,创造更多价值。

总结:生态模式下买的是内容不是手机

  乐视已经开创了手机以内容从创造价值的先河,现在酷派cool1延续乐视的模式,同样是以卖内容作为手机的主要利润来源,已经不是单单买手机的硬件,手机上整合的内容才是手机的最大价值。这种模式下手机的价格可以更低,而用户只需要为手机的内容埋单,这种模式在国内也是比较少有,是否成功还有待时间的验证,当然国外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也不排除以后有更多的手机厂商尝试这种模式,手机成为一个内容的载体,手机厂商卖的不是手机而是手机上的内容。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