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TechCrunch报道,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艾米·奥本(Amy Orben)和安德鲁·普尔兹比尔斯基(Andrew Przybylski)共同撰写了一篇论文:《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数字技术使用之间的联系》,他们对数千篇研究屏幕时间的论文提出了质疑。论文作者声称,这些科学研究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原因在于它们并不科学。
屏幕时间是指用户使用或者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包括和朋友聊天、玩视频游戏或滚动浏览推特等时间。奥本和普尔兹比尔斯基认为,许多研究人员在钻研这个问题时所使用的大型数据集和统计方法(比如研究人员让成千上万人填写调查问卷,并且对每个受试者进行长达数周的数据追踪)并不科学,可能导致异常值或误报被当成了重要结论。
奥本和普尔兹比尔斯基认为,屏幕时间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同一个研究结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奥本和普尔兹比尔斯基举了一个例子,假设有这样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一组孩子使用应用的情况进行追踪调查。最终写成的论文可能会说,每天使用 Instagram 超过 2 小时的孩子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是一般孩子的三倍。但这项新研究也可以证明,使用 Instagram 时间垫底的孩子更有可能罹患 ADHD(注意力不足型多动症)。
归根结底,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的结论是,屏幕时间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是好或是坏。人们对技术的使用千差万别,无法归结到单一的因素。奥本和普尔兹比尔斯基认为,在未来,研究人员不仅应该更仔细地设计他们的实验,而且应该对记录下自己创建的数据集中的所有重要信息,不管它们是支持还是反驳了研究的叙事或假设,以此来设计和改进实验,那将能产生更好的研究,甚至可以得出一些真正的结论。
图片来源:pexels、pixabay
本文编辑:陈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