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频道

OPPO产品团队专访:探秘马里亚纳 X加持下的Find X5 Pro

  在2月24日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OPPO一口气发布了包括手机、平板、穿戴多个产品的四款新品。而首发搭载自研影像芯片马里亚纳 X,以及天玑9000芯片的OPPO Find X5系列,自然受到了最多的关注。其中OPPO Find X5 Pro的到来,代表着OPPO在视频体验上的又一里程碑式突破。发布会后以Find 产品线总裁李杰为首的OPPO产品团队,一起接受了媒体访问,针对全新的产品、马里亚纳 X芯片等进行了更深度的探讨。

问:Find X5 Pro 天玑版没有悬浮防抖和马里亚纳 X,而且只有内存最高的版本。OPPO 是怎么考虑做这个取舍的?

李杰:这个问题我们在立项之初慎重讨论过很多轮。我们跟 MTK 是一种战略型合作,全年 MTK 出芯片数量最多的就是 OPPO,和 MTK 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定义这款产品的前期就跟 MTK 在一起沟通,如何去定位这款产品,是做到 3000 元以内为了冲量还是做一个 Pro 版本,做到 5500 元以上。

问:OPPO自研的马里亚纳 X和骁龙8平台在影像上是如何分工的?在我的体验中,马里亚纳确实拉高了影像体验的天花板,但下限这块后续能否定一个稍微高一点的标准?

陈琼璘:关于马里亚纳芯片和高通之间配合的关系或分工的问题:要回到影像处理链路去看,在整体的链路里,马里亚纳是放在骁龙ISP之前,从sensor出来的RAW数据经过马里亚纳处理,接下来ISP接力,通过RAW、RGB、YUV一连串处理。所马里亚纳 X能够在数据量最原始、最庞大的RAW域数据量进行处理并发挥最大价值,比如AI降噪、HDR等。

马里亚纳不是ISP,传统的ISP处理的是简单的多帧合成算法,但是对于深度学习以及AI算法模型,其实是比较难的。马里亚纳 X是一颗NPU,AI算力这块强于传统的ISP,有独立的NPU模块,我们可以把AI算法放在RAW域上进行处理。

马里亚纳 X还首次承担自研3A算法的输出。3A算法是影像链路里指挥部的作用,统领着对焦、曝光、白平衡等等,所以马里亚纳 X才能够协同镜头、自然色彩传感器,以及后续骁龙上ISP的处理。

问:OPPO这种一机双芯的设计,后续还会一直沿用吗?

李杰:我觉得两到三年会一直沿用。哪怕是再往后,像马里亚纳 X这种高算力芯片,我们也会沿用这样的思路。像2000块钱的机型,通用平台芯片AI算力是很低的。我们大胆畅想,如果把自研芯片放到一个更低价位段的产品,它就脱离了主芯片能力,某些场景下它可以达到旗舰场景的影像水平,这是很好的。

所以我大胆判断,一机双芯未来好多年都会存在。并且我听说,行业友商已经动手了,在参考MariSilicon X的做法,大家都在找定制芯片。都是同样路径,因为看到了一个芯片能力本身不强的通用平台,加上定制化的NPU,其实可以带来比较好的影像提升。

问:OPPO 的悬浮防抖和友商的防抖技术有什么区别?

陈琼璘:二者最大的差别就是本身结构上的巨大差异,行业主流目前是单 OIS,悬浮防抖是两个传感器位移防抖和镜头光学防抖的结合。行业主流的防抖技术则主要是镜头上做的两轴 OIS。OPPO 的悬浮防抖具有横向位移、纵向位移和旋转,把这三轴运动打包,从而对更多轴向进行补偿,形成一个完整的悬浮防抖系统,整体带来的是原先 3 倍防抖性能的提升,稳定曝光时长也从原先没有 OIS 的 1/30 秒提升到 1/2 秒。其次就是性能上的差异。

Q:OPPO 为何这个时间点发布自己的首款平板电脑,是否有更深入的布局?

范辉:首先透露一个秘密,OPPO 十年前就做过平板,那个平板确实没有上市,因为做到样机阶段后,我们觉得当时的应用生态以及我们能够给用户提供的体验,不太符合 OPPO 的品牌调性,所以那个项目流产了。但那个项目孵化出了一个很牛的技术 —— 闪充技术,这是我们从第一个平板研发项目里延伸出来的。

之所以这个时间点再做平板,我们觉得有几个因素。

第一,近几年平板市场火爆,一方面是疫情影响,尤其是现在的疫情期间,或者说后疫情时代,平板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

第二,现在安卓生态也逐步发展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可以适配平板形态,大屏、竖屏、旋转、分屏、多任务在不断完善。包括谷歌,从安卓 12L 开始,也回归了平板生态。相信在谷歌的带领下,未来这个生态会越来越好。

第三,OPPO 自身的万物互融战略越来越清晰。相对于我们整个生态来讲,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屏幕尺寸,不是其他产品可以替代的,所以我们选择这个时候切入平板市场。

Q:找丹拿和大师合作,是出于怎样的战略考量?

刘宝有:我们对音质的理解,分为几个部分。现在是无线音频时代,首先,本身声学素质的部分,也就是硬件,我们今天强调的 SuperDBEE 双单元技术,这是硬件的素质;第二,无线音频,传输的部分;第三,调音的部分。

从 OPPO 成立,内部就有一个团队,他们以前是做蓝光的工程师,最早做 OPPO 第一代高端有线耳机的工程师,第一代是他们来调的。

第二代,我们希望有更多更专业的输入,给我们做音质调教。刚好我们双方跟丹拿在音质上的追求一样,追求纯粹、自然、真实还原音乐的风格和理念,这促使我们走到一起。

但说服他老人家来给我们做调音的工作,还是比较艰难的,我们前后接洽了一年,中间调试的时候也有 10 个月的时间,甚至我们这个版本调到第 10 版的时候,老人家还是对低频的量感不太满意,为此我们调试 30 多种前泄孔、声短路孔、音嘴部分声阻尼的组合应用来调优发声单元的空气负荷,均衡控制音腔内气流状态。还死磕多种音频专用 PA 模块供电电感,来达到他追求的音质纯粹自然的理解。是双方共同对音乐的力量,迫使我们走到一起。从这个行业兴起,大家用了这么久的 TWS 耳机,我原本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也喜欢买不同的耳机。这几年为了 TWS 的便利性,牺牲掉了对于音质的追求,已经忘了最早听有线耳机以及听音乐的感动,这一点也是打动他的地方,这也是让我们走到一起的原因。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