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频道

三星让AI从可选到高频 定义智能交互新范式

  2025年上半年,全球生成式AI应用下载量逼近17亿次,用户投入时间超过150亿小时,AI正从新兴技术转变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要素,并深度渗透到手机使用的每一个场景——从信息获取到跨应用操作,从日常效率提升到影像创作,AI不再是“尝鲜级”的附加功能,而是用户离不开的智能伙伴。三星Galaxy手机凭借Galaxy AI的创新体验,不仅引领着AI手机趋势,更通过简化操作、预判需求、硬件协同等方式,重塑着用户与手机交互的底层习惯。

  三星让AI从可选到高频

  移动AI的刚需地位,也在被三星进一步印证着。据三星联合 Symmetry Research 展开的最新调研显示,近一半受访者表示每天都高度依赖AI相关服务。在三星Galaxy S25系列的用户中,超过七成用户频繁地使用Galaxy AI,其中50%的用户将AI当作生产力工具,而40%的用户则会将AI当作日常创意工具使用。这组数据背后,是用户习惯的深刻转变:过去需要手动完成的复杂流程,如今更倾向于交给AI高效解决;过去“偶尔试用”的AI功能,如今已成为日常操作的默认选项。

  用户习惯转变的核心,在于Galaxy AI精准击中了用户的核心痛点——操作冗余。每天使用手机时,切换APP、复制粘贴、反复查找信息的重复步骤,曾是用户不得不接受的常态。而三星Galaxy手机用AI打破了这一常态,将多步操作压缩为一步直达,从而实现效率跃升,进而推动AI从“可选项”变成“必需品”。

  简化交互 重塑高效操作习惯

  过于十余年,用户想使用手机实现跨应用协同,往往意味着繁琐的跳转。例如,在日程APP里找到会议地址,复制后切换到地图APP,粘贴后再发起导航;传输文件时在各个APP之间频繁切换更是费时费力。而Galaxy AI通过Bixby的跨应用执行能力,将这一习惯彻底改写。用户只需说一句“导航到今天下午的会议地点”,Bixby就能自动从日程中提取地址信息,直接调用地图生成路线,省去所有中间步骤。这种一语直达的体验,真正让人们摆脱了重复操作的束缚。

  更符合直觉的“智能拖放”功能,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高效习惯。在微信中收到地址时,长按地址便会弹出地图、打车等应用图标,拖动地址到对应图标上,即可立刻跳转导航;在相册里选中旅行照片,长按后拖到“智能文案帮写”功能,系统会自动生成适配小红书、朋友圈等平台的文案,无需跳转到社交APP就能直接发布。这种符合直觉的高效交互方式,极大简化了交互流程,也彻底替代了“复制粘贴”的旧习惯。

  预判需求 让手机主动服务于人

  AI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执行指令”,更在于“预判需求”,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与技术互动的方式。三星升级后的Bixby通过学习用户使用习惯,能预判需求并主动推送服务:早晨起床时借助“即时简报”可自动展示天气与日程,通勤途中推荐最优路线,会议提醒等等。

  在Galaxy Z Fold系列上,AI还实现了分屏多任务的智能优化。例如,当用户同时打开文档编辑与视频会议时,系统会自动调整窗口比例,确保两者互不干扰。不仅如此,用户还能够根据需求自由调整窗口,获得PC级的高效体验。当用户阅读外文资料时,只需用AI多截图圈选段落,系统还能够立刻识别出“外文文本”,主动提供翻译、写作助手等选项。

  当AI从“尝鲜”走向“刚需”,改变的不仅是手机功能,更是用户与设备交互的底层逻辑。三星Galaxy手机通过Galaxy AI,将简化操作、预判需求以及高性能体验融入日常,让用户逐渐摆脱了传统操作的束缚。

  随着Galaxy AI持续覆盖更多机型、拓展设备协同生态,三星不仅推动了AI手机的主流化,更在定义“AI时代智能交互”的新范式。未来,当用户拿起手机时,AI将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如同用手机打电话、发微信一样自然的使用习惯。而这,正是三星Galaxy手机在AI刚需时代为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记。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