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谷歌将终止开源安卓(AOSP)”的新闻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不少的国内媒体在报道中特别提及到,谷歌计划不再维护AOSP公共开发分支,并将Android系统的开发完全收归内部。这意味着安卓系统走向闭源,并且对于不少的手机厂商和开发者带来负面影响。事实究竟真的如部分国内媒体报道那样吗?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根据第 一财经的报道,谷歌官方在一封与中国合作伙伴的沟通信中表示:“目前正在进行内部工作流程变更,以简化 Android 的开发模式,但我们仍然致力于继续为所有后续版本将所有相关平台项目的完整源代码发布到 AOSP。” 这表明,谷歌正在调整内部开发流程,以提高开发效率,仍然承诺在每个新版本发布时,将完整的源代码公开到 Android 开源项目(AOSP),AOSP仍将保持开源状态,只是未来的代码发布模式会有所调整。
代码同步机制的调整,并未闭源
AOSP,即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是Android操作系统的开源版本,采用Apache 2.0许可证,允许任何开发者自由使用、修改和分发。在这样的开源机制下,让各大手机厂商能够基于AOSP开发各自的定制系统,例如三星的One UI、小米的HyperOS等。
同时,Android开发一直采用“双轨制”模式:一条是完全开源的AOSP,另一条是谷歌内部的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开发分支。AOSP是Android的基础框架,而GMS则包括Play商店、Gmail等核心服务,并仅向获得授权的厂商开放。
过去,AOSP的代码会实时同步,允许开发者在第 一时间获取最新的Android源码,并进行适配。然而,这种模式下会带来代码不同步的问题,由于AOSP和GMS的开发节奏不同,每当两个分支进行同步时就会产生大量的合并冲突,导致系统更新的复杂性增加。
这次谷歌提出不再维护AOSP公共开发分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谷歌决定调整AOSP的代码同步机制,不再进行实时更新,而是在“关键节点”发布完整的Android源代码。简单来说,未来AOSP的代码可能只会在Android大版本正式版发布后才公开,而非像过去一样实时同步。
大厂影响有限,中小开发者受限
从谷歌的最新声明来看,这次调整的核心目的是简化开发流程,而非让Android闭源。因此,对于主流手机厂商而言,影响相对较小。像三星、OPPO、vivo、小米等品牌,都是谷歌GMS认证厂商,本身与谷歌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仍然可以通过GMS获得提前适配新版本Android的机会,并不会受到AOSP变动的严重影响。
但对于第三方ROM开发者、小型手机厂商、以及没有GMS许可证的厂商来说,这个新政策可能会带来较大冲击。一些没有谷歌官方合作的厂商和开发者将无法第 一时间获得最新的Android源码,导致适配新系统的进度滞后。
同时,AOSP社区的开放性降低后,外部开发者贡献代码的机会也将减少, AOSP的开源生态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尤其是一些依赖AOSP进行深度二次开发的团队,如开源ROM项目(如LineageOS),未来可能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获取最新版本的Android代码。
虽然AOSP并没有闭源,但开放性肯定受到影响,同时AOSP代码获取的滞后,可能会对仍依赖AOSP的国产厂商产生影响。此外,着眼于长远发展,审视AOSP的开放性被削弱事件,让行业开始重新思考:长期依赖Android开源项目是否可持续?对于中国市场乃至全球移动生态而言,一个更加开放、可控的移动操作系统是否需要加快发展?
目前华为的鸿蒙、麒麟软件的麒麟操作系统、统信的UOS等操作系统也不失为这些开发者的新选择。以鸿蒙系统为例,如今鸿蒙生态设备数突破10亿台,鸿蒙应用与元服务超20000个,覆盖18个行业,字节、阿里、美团等头部APP,均已完成对鸿蒙系统的适配工作。如今鸿蒙生态已日渐成熟,为开发者们搭建起一个极具潜力的创新平台。
Android仍然开源,产业链需要适应变革
谷歌的策略调整并未改变Android的根本格局,也不会对普通用户的日常体验产生直接影响。对于大厂仍可稳步推进新机适配,但中小厂商和第三方开发者的生存空间可能进一步缩小。对于以HarmonyOS为代表的操作系统而言,这一事件反而进一步凸显了其独立发展的必要性。对于行业而言,这一变化或许预示着移动操作系统生态的竞争将进入新的阶段。